上一页|1|
/1页

主题:光花钱不行 还得赚钱

发表于2009-12-08
台词:一包尿片一百多,一罐奶粉一百多,一进一出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啊。
    --郭海萍
    一亩土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你得先有土地呀有了土地有了牛才能招来老婆才能生孩子呀。  --旁白
    其实我也没有多少钱投资了,我就是想如何让我手头这点东西不贬值,我觉得这大概是这个城里所有人的恐慌,大家都忧心忡忡的,得到的怕失去,没得到的又想拥有。后来我在一本书里找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叫: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他说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环境下,投机的风险要永远大于投资。他说也许,从短期来看,一次投机也许会让你获利很多;但是从长远来看,任何一次投机就会造成全盘皆输;但投资不一样。投资是只要你坚持物有所值,最终他会增值并硕果累累的。
    --宋思明
    解读:为了省钱,郭海萍只看到生活中花出去的钱,还来不及看到她那个为之奋斗的"蜗居"给她带来的收获,其实,那也是双向收费:省了以前租房子的几百上千元,赚了房子的保值增值前景。房子,也是资产。旁白里说,一亩土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你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首先要有土地、有了土地再有牛,才能找来幸福生活。就像现在的年轻男女一样,没有房子,怎么找老婆呢?这也是房子的价值所在。让手头这点东西不贬值,确实是城市里所有人的恐慌,文中引入巴菲特的说法:投资是只要你坚持物有所值,最终他会增值并硕果累累的。投资房产又何尝不是呢?


    一个小小的“蜗居”仅仅是人在繁华都市里的容身之所?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大家都为房子付出了辛劳与汗水,因为它背后,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意义。居住、保障、保值、增值、资产……当你有第一套房子时,房子有居住、保障、保值的功能;当你有了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之后,房子更成为了投资增值的工具。
    居住+保障
    第一次置业时,房子扮演的是居住和保障的功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再也不用担心房东随意涨房租、逼迁;相反的,每个月交给房东的钱变成了交给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作用在自己的资产上。每月的强制储蓄,在不知不觉之间攒下了第一份不动产,有了这一份财产,心里底气也会更足些。
    白领小青最近正在找房子,租了3年房子、搬了4次家之后,她想通了:“我租一套单身公寓一个月1000元,一年就是1.2万元,为什么要帮房东还贷款呢?为什么不把这笔钱花在自己的房子上呢?一套普通十来二十万元的小公寓,贷款十五年大概也是这个价格,最后,房子的产权是我的,而不是房东的。”
    保值+增值
    对于第二次置业的群体来说,对房屋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不少,在这一阶段,房子更偏向于保值增值的功能。
    如果关心中山二手市场的人会发现,有几个品牌小区,价格非常“坚挺”。阳光花地、优雅翠园、雍逸廷是市面上的“一线”品牌,几乎每套放盘的房子都能很快转手,而且,房价大都集中在4500 元至5000元/平方米左右——即使是2008年房地产调整时期——这个价格也从未变过,当时甚至高过城区不少在售新房。
    从一手销售时的3000元/平方米左右,涨到二手放盘时的5000元/平方米,这就是这些房子的保值增值部分。他们的保值增值来源于小区的交通区位、整体环境、社区文化、物业服务。
    除了这些高档小区,普通住宅同样有保值功能。即使是竹苑、丽港城这些十五年左右楼龄的楼梯房,目前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大都维持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已比一手业主当初1000元/平方米左右购进的价格高出了不少。业主转手卖房,不仅能赚回十来万元,还相当于省下了之前住在房子里的那十来年房租。
    增值+资产
    当名下有了几套房子之后,房子更像是一种资产,任凭业主运筹帷幄。关心房价涨跌的是这一批人,在他们手里,房子实现了套现和交易功能。即使不买卖,只收租,这一笔固定的资产都能给人带来固定而丰厚的月回报。
    房子剥离开自住功能,如果业主需要,它可以随时转手套现,这时它类似于银行里的定期存折,只是交易手续会复杂一些,但利息可能高不少。
    如果仅把房子作为固定资产收租的话,选择好的产品同样也能受益颇丰。这些房子可以是投资型的小公寓、闹市中的高端住宅,也可以是沿街的铺面,甚至是写字楼。中山城区目前有不少写字楼项目在售,单价在7000至10000元/平方米之间,而市面上高端写字楼的租金一般在每平方米50元/月左右。以一套单价7000元/平方米,面积为300平方米的写字楼单位为例,总价是210万元,顺利出租的话,每月的固定回报是1.5万元,一般写字楼的合约是5年一签,换句话说,5年内业主的固定收益可达90万元。比起银行储蓄、或是股票市场来说,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更稳定更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