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慈善排行榜应激发行善热情zz

发表于2005-11-17
前段时间,重庆女大学生陈易“卖身救母”的事情在网络和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事情刚刚告一段落,重庆又发生了“老板欲包养女子救其男友,自强女街头卖报不卖身”(《重庆晨报》11月12日)的新闻事件。虽然无论靓女卖身不卖身,总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就事说事的确已经味同嚼蜡了,本人眼光一向毒辣,突然发现那些在慈善排行榜上牛气冲天的富豪似乎很少对类似事件的主角伸出援手,不免有些遗憾,于是想对现有的慈善排行榜的制订与出台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有空的时候能够琢磨琢磨。
首先,笔者认为慈善排行榜应该重效果(这包括社会影响、救人数量等等,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不是过分看重金钱的数量值,否则慈善排行榜难以摆脱“富豪作秀榜”或者“富豪烧钱榜”的不雅称号。
慈善排行榜作为一个衡量国民爱心的标志性存在,应该有普通人的位置:普通人中的某些善长仁翁为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未必比排行榜上的富翁少,只是他们采取了更为低调的态度,更为务实的方法而已。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低调或者捐献的钱少,就把他们排斥在一个最为吸引眼球的公共评价体系之外。一个月收入6000元的白领捐献50000元,已经是捐出了自己大半年的辛苦劳动所得,而某些大款捐出50000元,可能只不过捐出了一次郊游的费用。两相比较,笔者感谢大款的无私,同时更要向奉献爱心的白领致敬。
我们必须认识到,慈善排行榜应该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的行善热情,而不是只关注富豪们的捐献。以中国之大,富豪们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即使各位老板富可敌国,也有善心播散不到的地方,而且某些人捐了成捆的钞票,偶尔向政府撒娇要点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也够各位领导闹心的。
笔者认为,捐钱多的同志们固然有跻身慈善排行榜的理由,但是那些真正做到捐献爱心,不图回报的人们同样应该有跻身慈善排行榜的必要。而且很多时候,后者是在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比如“自强女街头卖报不卖身”的报道出街之后,部分普通重庆市民就自发到医院捐款。救人一命,应该在慈善排行榜上提升几个位次,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操作的事情。而且这种量化操作经过规范管理,完全可以引导富豪们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对社会、公众和个人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页|1|
/1页